发布日期:2021-06-01
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26 次
|
||
党史学习教育进行时 | 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结合专业和党史学习开展中国农业发展史辅导报告 |
我国农业文明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立足传承之根基。在农业文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种类繁多、特色明显、经济与生态价值高度统一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做好农业文明的宣传和传承工作,加强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2021年5月20日13:30,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百年院庆 元鼎讲坛”又一报告于图文104开展。
本次“元鼎讲坛”邀请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王建革教授作题为《中国农业的发展、承传与文化遗产》的报告。报告会由院团委副书记刘倩主持。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宇峰、学工办主任及团委书记翟斯凡出席本次报告会,本科生及研究生代表300余人参会。
王建革教授分别从农业历史、农作物引种简史、养鱼简史、水利简史、重要水利遗产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方面就中国农业发展历史及农业文化遗产作了全面的介绍。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的发祥地之一,农耕文明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随着农作物品种的不断发展,生产工具不断改进,耕作技术日益完善和农田水利工程的不断兴建,勤劳的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同时凭借着独特多样的自然条件和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创造了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完善的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独特的生态与文化景观的农业文化遗产。
农业文明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和反映了农业的思想理念、生产技术、耕作制度以及中华文明的内涵,蕴含着劳动人民吃苦耐劳、坚强奋斗的民族精神。农业文化遗产作为农业文明的历史记忆,是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更是当今和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智慧源泉,对于加快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农业文明和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对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功能拓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曾提到“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作为农林类高校的学子,我们要弘扬中华农业文明,充分发掘农业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文化和社会功能,争取成为一名“知农 爱农 强农 兴农”的创新性人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供稿: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